“不结盟又回来了”
参考消息网2月23日报道 香港亚洲时报网站2月20日刊发题为《面对美中对抗,不结盟又回来了》的文章,作者是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教授阿德克耶·阿德瓦霍。全文摘编如下:
非洲有句谚语:两头大象打架,倒霉的是大象身下的那片草地。
鉴于此,当下很多南方国家都在寻求避免卷入美中两国未来可能发生的任何争斗。他们还在呼吁恢复不结盟理念。这是上世纪50年代新独立国家采用的一种策略,为了在东西方两个意识形态集团之间保持平衡。
新的不结盟立场基于一种认知,即要维护南方国家的主权、追求社会经济发展并从强大的外部合作伙伴那里获益,且无需选边站队。
令很多南方国家尤感愤怒的是,美国将世界分为“好的”民主国家和“坏的”专制国家。近来,全球南方国家一直强调,南北贸易争端以及西方囤积新冠疫苗等行为强化了“全球种族隔离”这种不平等的国际体系。
在2022年3月联合国大会召开的有关乌克兰问题的特别会议上,不结盟回归之势已十分明显。全球超过50个南方国家不支持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之后,82个南方国家拒绝支持西方暂停俄罗斯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员资格的努力。其中包括一些颇具实力的南方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南非、埃塞俄比亚、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
参考消息网2月23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22日刊发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可能会让西方感到困惑,但行得通》的文章,作者是高风咨询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谢祖墀。全文摘编如下:
中国将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一条不同于西方化的道路。世界其他国家仍在努力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外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不理解与西方下述看法有关:西方认为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有赖于不公平的手段,包括侵犯知识产权和政府补贴。
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中国就有人思考应该如何实现现代化。此后,有过多轮关于振兴中华的反思与尝试。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是一个转折点,它表明中国愿意尝试。
这种务实态度带来了经济增长,这一点显而易见。中国如今正在寻求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与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与文明是相容的。
中国设想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概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还强调了创新和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同时实现更高效率增长和共同富裕的决心。
参考消息网2月23日报道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2月19日发表题为《乌克兰战争今年能结束吗?》的文章,作者是列昂尼德·拉戈津。全文摘编如下:
在俄乌冲突进入第二年之际,双方都在准备大规模的攻势,数以万计的新兵和新的尖端硬件被派往前线。各种各样的前景都可能在今年以不同的程度出现。我们唯一有很大把握预测的是,战争的血腥程度将超过去年。
在公开讲话中,俄罗斯和乌克兰似乎都对胜利充满信心,但它们似乎对胜利有不同的定义。
乌克兰政府已明确表示,其目标是解放俄罗斯目前占领的所有乌克兰领土,包括克里米亚半岛。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本人去年11月在接受捷克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说,一旦乌克兰军队取得胜利,他将去克里米亚度假。
虽然乌克兰军队已经能够解放一些地区,但过去12个月被占领的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俄罗斯的控制之下。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动员,乌克兰军队正在从西方接受新的训练并获得新的武器。
俄罗斯总统普京最初宣布的目标是“解放”乌克兰顿巴斯地区,并使乌克兰“去纳粹化”和“去军事化”。
参考消息网2月23日报道 彭博新闻社网站2月21日刊发题为《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印度利用软实力捍卫新的世界秩序》的文章,作者是米歇勒·姚姆里什科。全文摘编如下:
印度将利用本周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机会,试图放大其对被称为“全球南方”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力。
虽然中国是印度显而易见的竞争对手,但印度也不希望受到美国及其盟友的制约,并将在能源安全等问题上坚持自己的利益。对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来说,今年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是利用印度日益增强的战略和经济影响力的一个机会。
随着美国决策者寻求阻挠中国的崛起,以及对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内的“四方安全对话”的更加重视,印度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地缘政治重要性增加。一些估计认为,印度已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时候,印度是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吸引着像美国苹果公司这样的企业在印度扩大业务。
甚至在二十国集团一系列会议之前,新德里就已经在1月中旬组织了一次“全球南方国家之声”视频峰会。莫迪在会上表示:“就印度而言,你们的呼声就是印度的呼声,你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印度的当务之急。”
参考消息网2月23日报道 彭博新闻社网站2月19日发表题为《乌克兰的未来不在北约》的文章,作者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哈尔·布兰兹。全文摘编如下:
二战期间,同盟国在胜利前就开始着手为战后时代做准备。如今俄乌开战已有一年,基辅和西方也应作出规划了。
乌克兰当然没有赢得这场战争。鉴于俄罗斯正在展开的攻势,双方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达成和解。但在和平到来时,乌克兰仍需在几乎不承认其存在权利的俄罗斯政权面前确保本国安全。无论公平与否,乌克兰可能都无法通过成为美国的条约盟友来解决这个问题。
即使战争结束,引发战争的条件也会持续存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明确表示,他将尽可能多地夺取乌克兰领土,因为他不相信这是一个值得拥有主权的真正国家。即使普京或他的继任者被迫达成和平协议或者降低这场冲突的强度,莫斯科也可以在时机成熟时再次发动侵略。
因此乌克兰的A计划可能是加入北约,这一目标已经写入了该国宪法。不难看出其中缘由。北约成员国身份将带来安全保障的黄金标准:包括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在内的全球最强联盟承诺,对一个成员国的攻击将被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
参考消息网2月23日报道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2月21日发表题为《乌克兰:什么时候实现和平?》的文章,作者是克里斯托夫·哈塞尔巴赫。全文摘编如下:
双方都有数以万计阵亡和伤残的军人,成千上万的乌克兰平民死亡,无数的城市被摧毁。此外,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能源短缺和通货膨胀,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发生了饥荒。这是一场持续了一年还远未决出胜负的战争的结果。一方面,俄罗斯总统普京没有实现他占领整个乌克兰的目标,但俄罗斯占领了该国约五分之一的领土;另一方面,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多次表示要夺回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所有俄占领土。
和平谈判呼声高涨
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没有表现出丝毫退缩的意思,相反,他说:“我们的国家不可能在战场上被打败。”普京还宣布俄罗斯将暂停参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使局势进一步升级。这是俄美之间现存的最后一项核裁军条约。
这显然也是对美国总统拜登前一天突访基辅的回应。
在德国,敦促双方进行和平谈判的呼声也在变大。德国电视一台近日进行的民调显示,58%的受访者认为,为结束战争而付出的外交努力还不够——如此高的比例此前还从未有过。
参考消息网2月23日报道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2月18日刊发题为《韩国持久的对华克制》的文章,作者是美国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初级研究员詹姆斯·朴。全文摘编如下:
去年3月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时,许多观察人士看到了一个正在形成中的对华鹰派,认为他将与华盛顿密切合作对抗北京。
但上任9个月后,尹锡悦看上去远不是一个对华鹰派。
,,hg050(www.m10086.com)实时更新最新最快的新2手机网址、新2代理手机网址、新2会员手机网址、新2足球网址。提供新2足球注册和新2APP下载,新2APP包含新2代理手机登录线路、新2会员手机登录线路、新2备用手机登录线路、新2手机版登录线路、新2皇冠手机登录线路及网址。
一个例证是韩国是否会加入“四方安全对话”——一个由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组成的小团体,主要目的是对抗中国。尹锡悦政府现在似乎满足于与“四方安全对话”在气候变化和疫苗等有选择性的领域进行非正式的、关乎具体问题的合作,而不是完全的一体化。
同样重要的是,尹锡悦政府对美国将中国排除在半导体供应链之外的政策犹豫不决。
首尔官员强调了美国和中国市场对韩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并重申政府参与“芯片四方联盟”将以不损害与中国的伙伴关系为条件。
到头来,尹锡悦“对中国更强硬”的形象至多是口头上的。在这些言论背后,尹锡悦政府避免采取实质性的反华姿态,也没有迹象表明首尔有意这样做。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似乎是,韩国在尹锡悦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对中国采取温和路线。
参考消息网2月23日报道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2月19日刊登题为《真正的国家安全威胁是俄亥俄州火车脱轨事故,而非“间谍气球”》的文章,作者为美国兰德公司专家布拉德·马丁、阿伦·克拉克-金斯伯格。文章摘编如下:
本月早些时候,一个可能对美国长期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威胁出现了——但这个威胁不是高空气球。
这个威胁是发生在美国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的火车脱轨事故。事故导致氯乙烯泄漏,而应对小组为防止爆炸,选择了燃烧这种致癌物质。许多机构、包括负责东巴勒斯坦居民安全和福祉的那些机构,或许并不认为这起事故造成了国家安全问题。但这其实就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而且这样的事件应该比“间谍气球”或者其他什么气球得到更有力的应对和关注。
国家安全关乎保卫国家、民众以及民众福祉。这就意味着某些基础设施和服务对于这方面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对社会的运转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其能否持续运转同样应被视为国家安全问题。
粮食安全就是这样的例子。能源供应、公共安全和应对环境威胁也属于此列。然而在上周,东巴勒斯坦居民只能饮用瓶装水;当地牲畜和鱼类突然死亡;卫生与环境影响虽然仍旧未知,但很可能比较严峻。
参考消息网2月22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20日发表题为《随着战争成为“新常态”,外交之死将世界推入危险时代》的文章,作者是加拿大创新未来中心创始人之一、地缘政治未来学家阿比舒尔·普拉卡什。全文摘编如下;
世界处于烦躁不安的状态。
美中“气球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与此同时,还有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呼吁用战斗机武装他的国家,韩国探索管控核武器,以及以色列对据称为俄罗斯生产无人机的伊朗武器工厂发动新的打击。
显然,世界正朝着危险的方向发展。
几十年来一直堪称全球麻烦的地缘政治热点正在引起动荡。热点随时可能变成热战。然而,世界无法再经受一场冲突,因为它将永久分裂全球,摧毁全球长期和平与稳定的所有机会。
当前局势主要源于两件事。其一,由于俄乌冲突吸引了全球注意力,其他地方加剧的紧张关系未引起关注。国际社会也未采取措施平息紧张局势。其二,也是更重要的是,俄乌冲突的后果日益扩大,正在影响其他国家的政局。
首先,有些国家正在考验美国团结世界的能力。这一切都发生在美国向乌克兰输送大量资源之时,这些国家认为美国无暇顾及而嗅到了机会。此外,还有可能令人抓狂的日益加剧的经济压力。塞尔维亚与科索沃之间最近的紧张局势是由车辆牌照问题引发的。当一名塞尔维亚人在科索沃北部袭击一名警察并被逮捕时,出现了发生冲突的威胁。在普通民众艰难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之际,挑衅行为似乎成为新常态。与此同时,世界正在抛弃外交手段。日益公认的事实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已不再能够通过诸如停火之类的措施暂时搁置,抑或通过协议或条约加以解决。
参考消息网2月22日报道 巴西“其他声音”网站2月15日发表题为《乌克兰:所有人都失败了的战争》的文章,作者是拉斐尔·波奇。全文摘编如下:
俄乌冲突很快就要满一年了,而我们仍然不清楚谁正在赢得这场战争。但是,有一个事实是绝对清楚的:在战争开始将近一年后,我们对其结果的总结显示,卷入战争的所有相关方都存在巨大误判。
·俄罗斯
克里姆林宫希望实现的“短期且胜利的战争”没能实现。
克里姆林宫埋葬了俄罗斯与西方社会的融合。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大欧洲”计划,自冷战结束以来一直是其颇为合理的历史诉求,但这已经彻底崩溃。
与此同时,俄罗斯与西方的经济关系遭到破坏。2014年实施的经济制裁演变成一场至死方休的经济、金融和贸易战争。
在安全方面,让北约远离其边界的意图得到了相反的结果,芬兰和瑞典明确表示希望加入北约。
·欧盟
在去年2月至12月期间,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但俄罗斯经济并没有崩溃。该国油气出口收入增长了28%。欧洲正从印度购买俄罗斯柴油。俄罗斯经济衰退仍然轻微。反对派还没有现身。
参考消息网2月22日报道 俄罗斯《观点报》网站2月20日发表题为《世界能否挺过凶险的20年代》的文章,作者是俄罗斯财经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格沃尔格·米尔扎扬。全文摘编如下:
“我们站在历史性的分界线上,前方可能是自二战结束以来最危险最不可预测、但也是最重要的十年。”越来越多的人援引普京这番话。世界确实处在非常危险的边缘,三个原因令世界走到这个地步。
首先,游戏规则变得模糊,这指的不只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建立的单极世界规则。俄罗斯、中国、伊朗等大国拒绝单极世界规则,从而使这一体系失去平衡,但并未濒临全球冲突。这指的不只是美国撕毁的正式军控条约。这导致冲突升级,但很可能是在中期未来。而眼下更危险的是,在冷战期间签署(甚至用鲜血书写)或口头商定的非正式规则被打破,这些规则曾阻止各个大国把间接冲突变为直接冲突。
这些规则包括不攻击彼此的关键基础设施,比如“北溪”天然气管道或克里米亚大桥。20世纪下半叶的睿智的领导人很清楚,这种攻击会导致冲突螺旋式升级,因为双方都会反击。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日前介绍了美国训练武装分子在俄境内实施恐怖袭击的情况。俄对外情报局发布消息称:“(美国)尤其关注对严加防护的目标实施袭击。”而这意味着美国脚踏一层薄冰。
参考消息网2月22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19日刊发题为《亚洲领导人必须勇敢面对危险的美国强权政治》的文章,作者是安东尼·罗利。全文摘编如下:
从理论上讲,今年应该是亚洲在全球经济、金融和政治事务上留下自己印记的“亚洲之年”,因为亚洲将在未来几个月主办七国集团(G7)、二十国集团(G20)和亚洲开发银行等的峰会。但该地区迫切需要摆脱外部束缚才能取得成功。
俄乌冲突以及美国和中国的关系紧张已经(或因受操纵而)如此主导国际事务,以至于任何欲将争论转移到这些狭窄得荒谬的范围之外的尝试都被视为无关紧要,甚至是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不忠。
现实情况是,最近一段时期,全球议程是由美国塑造的,美国(在一个基本顺从于美国的欧洲的帮助下)似乎一心要维持“基于美国的国际秩序”,而排除了其他多数考虑因素。这需要受到质疑。
为什么?因为它使世界极化并毒害国际关系到了如此地步,以至于理性和客观的辩论变得几乎不可能,而且向有形冲突而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冲突转变的趋势变得几乎不可阻挡。
参考消息网2月22日报道 欧洲《现代外交》网站2月15日刊发题为《中等强国在乌克兰冲突爆发后的世界秩序中蓬勃发展》的文章,作者是英国伦敦玛丽王后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全文摘编如下:
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证实了许多国际关系专家多年来一直预告的一个全球性转变: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多极世界。由于重大的地缘政治转折点——从华盛顿在伊拉克的失误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一些长期的转变(最明显的是中国的崛起),现在很明显,冷战后美国领导力不受约束的“单极”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尽管西方世界在支持基辅方面表现出的团结令人印象深刻,但白宫未能说服世界其他国家对西方的立场给予物质上的支持这一事实让这种现实情况一览无余。
这就创造了一些明显的战略机遇。一些国家,尤其是世界上那些所谓的“中等强国”,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新的地缘战略背景来提升自己的地位。中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三个“中等强国”(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路领先。
网友评论